客家新闻网 >> 要闻

“党建+村民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尚——龙南市杨村镇新陂村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纪实

来源: 赣南日报
2024-10-17 08:27

  近年来,龙南市杨村镇新陂村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以“党建+村民理事会”为抓手,以打造文明、美丽、和谐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构建起“党建+群防群治”联动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激活乡村善治“一池春水”。

  强化党建引领 释放自治活力

  新陂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建强理事会为切入点,强化“党建+村级理事会”的作用,形成党支部领导、理事会搭台、村民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有效凝聚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

  新陂村设有11个村民小组理事会,实行“小事小组就地解决,大事全村集中解决”,并推选声望较高、有责任心、有号召力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担任理事会成员,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村庄建设、文明新风、矛盾调解、服务群众等方面开展工作。婆媳闹矛盾了,理事会成员充当“和事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新的政策了,理事会成员成为“宣传员”,讲解政策。同时,各村民小组理事会成立后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工作清单、服务流程,真正实现了村组有人管事,村民自治有章可循。目前,该村大小事情由理事会牵头,大伙商量着办。

  村庄环境整治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凝聚着村民理事会成员的心血和汗水。

  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村民理事会成员带头行动,实行“门前三包”,并分别召开户主会,把村庄环境整治的好处向大家说明白、讲清楚,发动群众投入到环境整治工作中去。同时,针对少数不理解和不愿配合的农户,村党支部书记和包组干部与理事会成员一道专门到农户家中宣传政策,做思想工作。

  在理事会成员的积极引导带动下,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在家农户自觉将房前屋后、路边沟渠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外出农户或委托在家亲邻,或出资委托理事会请人进行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形成“卫生整治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的浓厚氛围。

  推进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新风

  “红白理事会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之前婚丧嫁娶又累又花钱,现在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家都不比排场了,真是省心省力又省钱。”新陂村村民林美香说。

  近年来,新陂村探索“党员带头、群众协同、共同参与”的文明乡风新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理事会作为推进移风易俗,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村党支部书记赖建明和理事会成员深入群众家中广泛征求意见,梳理形成《红白理事会章程》草案,并将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讲、说、问、谈”等方式,上门为群众宣传红白喜事相关规定。如今,在新陂村,倡勤俭、反浪费已蔚然成风。

  “今年我们村共有5名学子金榜题名,祝福他们!”在杨村镇新陂村2024年度奖教敬老活动上,赖建明宣布“成绩单”。为当年优秀学子给予鼓励和奖励、为村里“老寿星”送上慰问和祝福的活动,新陂村大和堂小组坚持了16年。这16年来,得益于奖学敬老活动开展,大和堂小组的学习氛围愈发浓厚。

  此前,新陂村大和堂小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但村里有部分孩子厌学,甚至有些孩子想辍学务工,村中学生学习热情及敬老爱老氛围并不浓。为此,被评为“赣州好人”的赖观荣召集理事会商讨对策,并提出奖学敬老的设想。

  “要感谢村里的奖学敬老活动。每年大年初一,我们这些老人坐在主席台上领取慰问金。现在村里读书风气也好了很多,我家孙女也考上华南师范大学,我太开心了。”说起村里奖学敬老带来的变化,83岁的叶彩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奖学敬老的活动效果显著,让村民们逐渐摒弃了不良之风,推进了村中移风易俗工作。水围门口小组和细围小组分别于2019年、2024年开展奖学敬老活动,全村形成了学生好学和人人尊老的良好氛围。

  如今,新陂村的村民理事会已成为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王文珏 黄娟)

[责任编辑: 黄春华]
客家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