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闻网 >> 要闻

开展陋习治理 倡导婚嫁新风——上犹县深化婚俗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赣南日报
2024-07-02 16:00

移风易俗大家谈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近年来,上犹县以深入推进婚俗改革为抓手,扎实开展婚俗陋习治理,极力倡导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推动“婚事简办、喜事新办”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文明新风劲吹犹江大地。 

  抓住一个关键,突出示范引领作用。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上犹县充分发挥全县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头雁效应”,严格落实“两报告一承诺”制度,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自觉做到婚丧嫁娶新办、简办、廉办,带头做“除陋习、树新风”的倡导者、实践者、引领者。同时,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好家庭”、孝老爱亲“好媳妇”、婚事新办“好公婆”、不要彩礼“好岳父母”、弘扬新风“好理事长”等系列群众推荐评议活动,积极选树一批让群众真心信服、乐于效仿的先进典型,促使群众在婚俗改革中从“推着走”变为“自觉行”。 

  健全两项机制,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在加强婚俗改革管理监督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婚俗领域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制定出台了婚俗领域改革“1+N”系列政策文件。突出群众自治管理,将彩礼限额、婚车数量、宴席桌数及金额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动群众自我约束、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在各村(居)建立了一支由红娘、“五老人员”、红白理事会成员、乡贤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人员组成的“幸福理”议事会,为群众提供婚俗文化宣讲、婚俗分歧调解等公益服务,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加强道德激励约束,健全完善“红黑榜”和乡风文明积分制度,形成道德激励和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健全完善服务机制。在县级层面组建红娘协会,目前共有会员180余人,实现全县147个村(居)义务红娘全覆盖。成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婚姻家庭辅导室,免费为群众提供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和婚姻家庭知识培训,促进婚姻家庭健康和谐。依托县红娘协会打造线上婚介平台,加强婚介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签订规范从业承诺书,有效遏制婚介行业哄抬介绍费现象。执法部门常态化开展婚介机构市场价格行为巡查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打造“青年有约”等婚恋品牌,2023年举办了4场赣州单身青年联谊活动,惠及500余名各行各业的单身青年。每年举办集体婚礼、集体颁证、相亲交友等活动5次以上,为适婚青年“牵线搭桥”。 

  强化三重宣传,弘扬文明婚俗新风。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宣传引导工作,积“小氛围”成“大气候”,让婚嫁新风深入人心、化风成俗。一是把牢关口宣传。推进婚姻登记机关建设,将婚姻登记处作为婚俗改革宣传阵地,设置婚俗文化墙,向办理结婚登记的新人发放婚事新办告知书等宣传资料,询问登记家庭情况、彩礼金额、婚礼规模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二是夯实阵地宣传。打造户外颁证基地和一批婚俗改革示范点,在村(社区)交通路口等显著位置设置了婚俗改革宣传栏,利用村(居)广播、乡间夜话等载体,广泛宣传婚姻法规政策、传递文明理念。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用好“小板凳”宣讲队伍,排练婚俗改革类小剧、小品、快板等节目并广泛巡演,通过“故事+宣讲”“文艺+宣讲”等形式,把文明婚俗“送”到群众家门口、“种”在群众心里头。三是强化社会宣传。组织志愿者队伍,通过发放文明婚俗倡议书、开展移风易俗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倡导婚俗改革。用好身边人、身边事,创新打造小品《好你个亲家母》《彩礼风波》、歌伴舞《文明在哪里》等10余个特色节目,通过组织开展“文明风采·百姓舞台”“乡风文明优秀剧目巡演”等活动,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婚丧嫁娶文明新风尚的好做法、好典型,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转变婚俗观念。

  (作者:冯定春,系上犹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 高忠媛]
客家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