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乙巳蛇年如期而至。我的家乡赣县田村的年味如一坛老酒,历久弥香,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家乡流行“不打黄元不过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说法,意思是每年腊月廿四后,家家户户开始办年货迎新春,在外的游子,无论是否挣到大钱,都要赶回老家过年,新街老街,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家乡的小年是农历腊月廿四,小年之后,人们不约而同打扫房屋,还要打黄元米果,做鱼丝,磨豆腐,煎酥粿等,左邻右舍相互帮衬一起做,热闹有趣。制作年货的过程,既是年俗活动的一种演练,也是客家人在一起庆祝丰收、祈福新年的呈现方式。
腊月廿九,年味更浓了。除夕下午或傍晚,家家户户准备好丰盛的祭祀用品,到祠堂烧香拜祭祖先。这时候,大人会带着小孩到祠堂,教育小孩要勤耕苦读,要感念先祖的大德,光大先祖的基业。而后,迎来一年中最为丰盛而独具象征意义的除夕团圆饭。
吃年夜饭时,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谈论起一年的收获,气氛融洽,长辈将提前准备的压岁钱发给儿孙,小孩得了压岁钱,嘴巴甜如蜜,给长辈拜年,长辈听了笑呵呵,互贺新年,相互祝福。
除夕晚上十一点到次日零点,城里人叫跨年,田村人叫“出行”。大家提前准备好三牲、香烛,一家爆竹响起,另一家跟着燃放,一边烧香打爆竹,一边拧开家里的水龙头,往水缸里蓄水,代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顺风顺水。如果是过去的话,人们还要成群结队到公用水井里挑水。“出行”,是田村一项十分重要的民俗活动。
大年初一,人们起个大早,邻里见了面都会相互拜年。这一天的早饭,家家户户有吃素的习惯,但吃的素菜颇有讲究,一般吃芹菜、芥菜,因为人们将芹菜称为“富菜”,寓意富贵平安,称芥菜为“长命菜”,寓意健康长寿,祝愿新的一年好运连连。这一天上午,人们会结伴出行,或登高踏青,或串门拜年。以前,族长会带着族人挨家挨户道贺,每到一户都要坐下来吃东西、喝水酒,极有仪式感。而如今,无需族长带领,村民也会相互串门,邀请族人到家里坐,七八个人围坐在八仙桌旁,端起饭碗干杯,喜气洋洋,直到周边的几户人家都走遍了,这才作罢。
除了相互拜年,还要说些吉利的话,“不好听”的话不能说,骂人的话更不能说。比如,遇到要说“没有”时,要说“有”,如有人无意犯了禁忌,旁边的人一定会即刻纠正:“还会冇哟?过了年,什么都有,想什么有什么,想多少有多少。”这时,说了“没有”的人也会笑呵呵地跟着说:“对,对,有,什么都有。”
大年初二,一般是走访亲戚的日子。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拜年,女婿要准备好礼物去看望岳父岳母,岳父岳母也会用鱼丝、黄元米果、荷包蛋等烹煮“满碗”来招待,这样才能显得重视。正月里的每一天都吉利喜庆,所以这段时间好事连连,婚宴、三朝宴、乔迁宴等让人应接不暇。
车水马龙,烟火璀璨。如今农村客家年多了现代科技的赋能,但客家经典习俗和仪式象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客家人过年时内心的欢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没有发生改变,反而多了许多现代动感因素,让客家古镇在节庆的装点下,显得更为妖娆美丽和富有活力。(刘七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