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闻网 >> 客家文论

客家姓氏字辈里的家风传承及价值取向研究

来源: 赣州社科
2023-08-04 09:18

客家姓氏字辈里的家风传承及价值取向研究

——以赣州信丰小河王氏家族为例

王金平

  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儒家重视礼教,在家族文化中,人们通过字辈来确认家族成员在家族流脉中的位序。字辈通常由诗句组成,诗句往往表达了一个家族的历史渊源、价值取向。

  一、姓氏及其字辈

  对祖先的崇拜衍生了中华民族颇具民族特色的姓氏文化,中国姓氏文化历经了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过程中曾起到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中华文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重视礼教。家族中通过字派(字辈)以表明同宗亲属、家族世系血系秩序。辈分的排列常常体现在人名中。字辈是家谱中重要的内容。字辈通常由家族中有名望的人编订,大都用诗句的形式呈现。

  二、信丰小河王氏的家族简史

  小河镇位于信丰县的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东与大塘埠镇隔江相望,南与铁石口镇相邻,西接万隆乡,北连正平镇。王氏和李氏为小河镇两大姓氏,其中尤以王氏为最多,人口占据镇总人口一半以上。本文所述小河王氏为人口最多的王氏世德堂支脉(小河镇还有少数几个村落姓王,但不属于本支)。

  据《中华姓氏通史》等有关文献资料记载,王氏祖根为黄帝。黄帝原姓姬。王氏肇姓始祖为东周灵王太子晋(姬晋)。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小河王氏世德堂属于该支王氏。王氏另有其他源起支脉,本文不做赘述。

  太子晋十七世孙王离,生子元、威,分别为琅琊、太原开基祖。王元为避战乱,先迁山东琅琊,后迁临沂。王威则留守太原。西晋末年,琅琊王氏部分家族又迁金陵(今南京),世居梅田。明洪武初年,琅琊王氏览公之后庆叔公以功赐爵出任江西庐陵(今吉安)任粮厅官,家眷随迁。

  庆叔公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受卿,次子瑞卿,三子文卿。庆叔公死于任上,葬于吉安府城东螺子山。后来,次子瑞卿之子维新、如新迁往万安十九都潞田。1422年(永乐壬寅年),维新之子志旭、志立兄弟携妻沿赣江逆流南迁,至信丰合甫里下马石(明代旧称,今信丰大塘埠镇下坝)。数年后,兄弟俩都未曾生育子女,寻得当地“仙人”点化,说是要求得人财两旺,须再行迁徙千里之外安家。老大志旭携家南迁至南粤雷州半岛一带。老二囊中羞涩无力再行远走,便听信妻子罗氏“隔河千里”说辞跨桃江河至小河择地定居。此后竟连生五子,日子红火起来。此后成当地一大家族,可谓家大业大。小河王氏世德堂(小河老王)由此发端。

  三、信丰小河王氏的字辈及其价值取向

  小河王氏世德堂族谱最初编修于明嘉靖甲辰年(公元1544年)。编订的家族辈分与世序如下:

  志子金思,希伯景文。大学肇明新,功修裕正诚。家齐方国治,举世颂安宁。有道财恒足,能容德乃宏。汤盘周浩意,晋乘楚书情。

  上述字辈词句体现了对于家族成员的一种价值取向。《大学》的文化价值以及其教化意义不在本文论述范围。但源自于《大学》精神内涵的小河王氏世德堂的字辈词句,将该家族对于家族成员的企冀与要求跃然纸上。

  注重个人修为。所谓“家和万事兴”。营造家庭乃至家族的和睦氛围,是为齐家。这是国人对于家庭治理的理想状态。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又“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和”实属不易。但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修身之重要。修身为本,而修身在于正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将“正”“诚”定为字辈,体现了小河王氏世德堂先祖对于心正意诚个人修为的注重。族谱记载的“王氏条约(录旧)”对家族中“游手好闲不务生业”的子侄有“罚银一两责打四十”“屡犯不悛重处革出”之规定,记载着家族对于个人修为不好子侄之唾弃。家谱记载的诸多先贤故事,都有他们正直善良形象的表述,以彰显家族对于为人处世方面个人修为的要求。

  重视文化学习。《大学》有云,“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在字辈中得以彰显,在族谱“条例”中也有明示。族谱在“训诫子孙勤学习”的“条例”中就有“三、注重学习、勤奋耕读”的要求。小河王氏世德堂历来特别重视子孙的文化学习,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先祖勤奋好学取得功名报效国家故事以激励后辈。进入新时代,家族枝繁叶茂、成员亦有散居外地,但对于家族成员文化知识学习却更加重视。在最新版的族谱中,制定有《王氏世德堂新奖学助学基金会章程》。章程以打造“文化宗族、书香宗族”为目标,为“激励王氏学子发奋读书”,规定“每年对在全国统考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族内学子发放奖学金”“每年对族内在校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

  恪守家族人伦。首先表现在对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的重视。家齐,不仅表现为家庭的和睦,也表现为家族内部的长幼有序。长辈有长辈的尊严,晚辈有晚辈的礼节。为老不尊、为幼无礼在族谱记载的规约中有相应的惩戒。其次表现为对宗族老人的关爱。《王氏世德堂新尊老敬老基金会章程》以建设“幸福宗族、和谐宗族、盛世望族”为目标,规定“每年在族内广泛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基金会每年对宗族内老人发放慰问金,充分体现了王氏世德堂族人对于族内老人的关心与爱护。再次表现为对于故去的先祖的敬重,相关规约对扫墓、祭祖有详细的程式规定以及对乱序者的惩戒规定。

  强调爱国守法。“修身”“齐家”为的是“国治”,即国家的安宁。王氏世德堂族人对于国家的热爱溢于言表。族谱在“先哲合传”中记载有许多关于家族先祖勤奋耕读报效国家的故事,强调爱国爱家一致,报效国家至上。族谱条例有遵纪守法的专门条款,规定“遵纪守法应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不断提高执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甚至要求族人“遇有危害国家、人民利益的丑恶行径,应作无情的斗争。”

  信丰小河王氏世德堂族谱记载及其字辈呈现长期以来影响着整个家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激励着宗族子侄勤奋耕读、爱国爱家。

  在我们查阅到的有限的几个赣南客家姓氏的族谱里,其呈现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虽各有所不同,但都与小河王氏世德堂有着相似的方面,如:爱国爱家、勤奋耕读。这体现了客家人坚忍不拔、敢于创新、勤奋耕读、尚德报国的精神。

  (注:本文系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22-017-0009;课题负责人:王金平,系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专任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客家文化。)

[责任编辑: 彭璐]
客家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