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闻网 >> 客家渊源

客家人的擂茶记忆

来源: 江西日报
2023-02-18 15:54

  “阿哥阿姐,来食擂茶……”12月8日,记者走进全南县龙源坝镇雅溪古村福星围,一阵阵馥郁茶香迎面扑来,客家大嫂曾水英一边招呼村民,一边用擂杵沿钵内壁逆沟纹走向频频舂捣、旋转磨茶钵内的各类擂茶原料……男女老少围坐桌前,喝着茶聊着家常;那边客家大嫂手持擂杖,在擂钵内有节奏地旋转擂动,时而像高山流水,时而似鸾凤和鸣。一场擂茶席,就是一幅立体的民俗风情图。

  细观擂茶,只见其色如琥珀;闻之,则芳香扑鼻。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廖永传说,擂茶以茶叶、糯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各类青草药为主,集合了茶的甘,芝麻、花生、豆子的清香,生姜的辣味。呷一碗擂茶,满口生津,不仅疲劳感顿消,还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

  作为客家人味蕾上的记忆,客家擂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宋代。相传客家擂茶由汉魏的粥茶和唐宋的点茶衍变而来,客家先民在南迁过程中,因环境比较恶劣,便发明出有生姜、糯米等佐料的擂茶,以抵抗闷湿气候所带来的疾病。

  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其制作方式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是主食之一。此外,自古赣南流传着“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擂茶亦是当地的一道待客佳肴,成为客家人联结亲朋隽友的纽带。

  走进廖永传的家中,一间擂茶车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里面摆放着各种制作擂茶所需的原材料和擂钵、擂棍、捞子。作为土生土长的客家人,廖永传自小便对赣南客家擂茶制作耳濡目染。

  近年来,廖永传苦心钻研擂茶技艺,在传统擂茶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药理知识,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擂茶配料,以此来改良传统擂茶。2017年,廖永传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在廖永传家的客厅,他饶有兴致地向记者展示了传统擂茶制作过程。只见他先将所配置好的食材,按比例放置擂钵内,用擂棍沿钵内壁顺沟纹走向频频舂捣、旋转磨成茶泥。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或大盆里,用滚烫的开水冲泡,再倒入少许高山茶油,并用擂杵搅拌稍许,用捞子捞出擂茶,便可直接食用。

  赣南客家擂茶以其清奇雅致的文化独树一帜,而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赣南客家人的辛勤付出。近年来,全南县深入开展“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抢救和保护工作。在多方努力下,2014年,“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不少年轻人对赣南客家擂茶不是很了解。如果现在不好好传下去,擂茶可能会变成一种回忆。”提到技艺传承时,廖永传表达了他的担忧。

  为了更好地传承擂茶文化,全南县在不少中小学校成立客家擂茶传承基地,不定期邀请擂茶传承人给学生开展擂茶培训。此外,该县还成立擂茶协会,设立了龙源坝擂茶技艺传习所、雅溪擂茶馆,每年开展非遗图文巡回展、举办非遗项目培训班、免费开放非遗展厅,积极组织开展赣南客家擂茶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得到传承、发展和创新。

  “我们开通了客家文化精品旅游路线,让游客近距离感受赣南客家擂茶的魅力。自主研发的擂茶包装产品,让体验与销售相结合,增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旅游发展。我们还创作了请茶歌、擂茶舞,开展各类对外交流活动,希望擂茶走得更远更好。”全南县文化馆(博物馆)馆长刘军伟说。(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章保)

[责任编辑: 彭璐]
客家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