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闻网 >> 客家渊源

文化瑰宝放异彩——1984年赣南中秋画会背后的故事

来源: 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
2023-02-16 16:39

2021年,一批珍贵书画在江西省赣州市美术馆揭开神秘面纱,这些艺术作品是1984年赣南中秋画会留下的文化瑰宝,在赣州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984年赣南中秋画会,是改革开放初期,赣南举办的一次盛况空前的书画活动。画会专门邀请了国内著名的书画艺术家刘海粟题写会标,共展出作品300余件,其中有150余件捐赠给赣州,现被收藏在赣州市美术馆。

1984年赣南中秋画会是一场怎样的盛会?近日,记者走进市档案馆、市美术馆等地,了解画会背后的故事。

参会画家创作的赣州东河大桥的油画作品。

(一)

“1984年赣南中秋画会,是当时全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场文化盛会,也是在赣南史无前例的书画艺术交流会,不仅实现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也为赣州留下了大批文化瑰宝,对赣州的书画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赣南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近日,曾参与画会筹备等工作的赣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协会员、赣州市美协名誉主席刘世群,向记者讲述了这场文化盛会背后的故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开放和交流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1984年,经多方争取,决定在赣南举办中秋画会,相关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开展起来。

“在筹备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刘海粟先生的学生曾兆芹在宁都,因此我们专程赶往宁都见了曾兆芹先生,并带着他的作品和问候前往广州,希望邀请刘海粟先生为画会题写会标。”刘世群说,他们获悉,当时刘海粟先生正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便立即动身前往广州拜会刘老先生。

“经过多方寻访和争取,我们和刘海粟先生约定了见面时间,两次受到刘海粟先生接见。”时任宁都县文化馆馆长钟东林说,在广州东方宾馆,时年90岁高龄的刘海粟先生挥毫题字3幅,其中一幅是为此次画会题写的“赣南中秋画会”,收藏在赣州市美术馆;另外2幅是为他的学生曾兆芹所作,分别为“晚芳犹香”和“曾兆芹书画展”,均为四尺整纸。刘海粟先生现场挥毫的照片,被收藏在赣州市档案馆。

(二)

“在我们这些老百姓眼中,能够参加这么大型的文化盛会,见到国内外这么多顶尖的书画艺术家和作品,内心是非常激动的。”说起画会的盛况,参与画会接待工作、曾任赣州博物馆副馆长的刘长龄仍记忆犹新,这样的经历,让刘长龄和许多市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粉丝”。

1984年9月3日至12日,赣南中秋画会在赣州隆重举办,数以千计书画工作、爱好者参加活动。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和香港等地的书画名家出席画会,其中包括鲁迅美术学院原院长张望,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胡一川、原副院长黎雄才,香港美术研究会原主席赵世光等,他们和赣南书画家及各界人士相聚一堂,共度中秋。除现场艺术交流,他们还到瑞金、大余等地参观采风,收获颇丰。赣港经济界人士还进行了专门座谈对接。

据统计,此次中秋画会,共邀请了数十位书画艺术家出席,展出各界送来的书画作品300余件,其中150余件作品捐赠给赣州,至今仍收藏在赣州市美术馆。这批作品除刘海粟先生题写的《赣南中秋画会》外,还包括时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萧华所作书法《前进》《春风》、黎雄才现场授课并创作的《松山飞瀑图》、关山月的作品《芭蕉小鸟》《以文会友》,赵世光的画作《雄狮》等。

萧华将军为赣南中秋画会创作的书法作品。

“我们的万分感谢之情是难以形容的,但愿来日再有机会重访赣南,再领略赣南的山河新貌,分享赣南人民在‘四化’建设中的胜利喜悦。”画会结束时,数十位艺术家联名写下感谢信,表达了对赣南的深厚情谊,对赣南人民的深情牵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37年前的画会,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许多照片、资料被收藏在赣州市档案馆。37年后,这一批珍贵书画又展现在世人面前,赣南的书画艺术、文化事业、经济社会建设均已蓬勃发展,正如当年书画家所愿,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何丽梅 邹忠辉 李美霞

[责任编辑: 彭璐]
客家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