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闻网 >> 客家渊源

“老表”的由来

来源: 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
2023-02-14 11:58

  人际交往中,如何称呼自己和对方,颇有讲究。比如江西人之间可以互称“老表”,江西人在外省人面前常常自称“江西老表”,外省人见到江西人也往往称之为“江西老表”。久而久之,似乎约定俗成,“江西老表”成了江西人的特殊称谓、专有名称。土地革命时期,活动在江西各地的红军了解到这一乡俗,便称呼当地群众为“老表”“江西老表”,瞬间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亲近起来。然则“老表”是怎么回事,“江西老表”又从何说起呢?

  原来,“老表”这个称呼是由“中表”演化而来。古代称父亲的姊妹(姑母)的儿子为外兄弟,称母亲的兄弟(舅父)姊妹(姨母)的儿子为内兄弟。外为表,内为中,合称“中表兄弟”。后来遂以此称呼,表示同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有时也以“姑表”“舅表”“姨表”区别之。同理,“中表兄弟”简称“中表”。如《晋书·山涛传》:“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江西人受儒化至深,待人热情有礼,在外称呼陌生人尊一声“老表”(而不称“中表”,有避冒亲之嫌的考虑),是很稳妥的。试想,“老”有很久、长久之意,“表”含兄弟之情,“老表”意即很久很久的表兄弟,对方更容易接受而应答。

  “江西老表”则源于清代江西填湖广(指湖南、湖北省)、湖广填四川。即其时江西人口众多,被朝廷动迁去人口尚稀少的湖广、四川。因此,江西人就在这几省有了许许多多的中表兄弟。年代久远了,难以分别是姑表还是舅表、姨表,便统以“江西老表”相称。

  此外,“江西老表”还有一个更早的起源,说的是宋朝仁宗年间,朝廷对聚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德安车轿乡义门陈村)已230余年的江州义门陈氏,进行分家析产。皆因义门陈氏以孝道持家,受历朝奖掖,人口繁衍至此时合家3900余人,有田庄300多处,人多气盛,恩宠有加。朝廷惧其尾大不掉,加之朝廷负担过重,便有此举。结果,义门陈氏分析为292庄,分迁大江南北各地。这292处田庄分布在赣、鄂、浙、苏、湘、豫、皖、粤、川、闽、陕、晋、桂、琼、沪、津等16个省(市)的125个县(市),其中分布江西28个县。这意味着义门陈氏子嗣从江西散落大半个中国,而且后来还不断外迁。如此一来,江西人与外省人就有了不绝如缕的中表亲,也就有了“江西老表”一说。

  近些年来,有人标新立异,将“老表”写作“佬俵”或“老俵”,闹出笑话。殊不知“佬俵”其音读作“lǎo biào”,其字义分别为:“佬”,人的代称,常指成年男子,多用作贬称,如阔佬、美国佬、臭死佬;“俵”,散发的意思,如俵果子、俵红蛋;《水浒传》第30回:“相见了,将酒食管待,又分俵了些零散银子与众人做酒钱。”两字合成“佬俵”的词义,只能解释为成年男子散发钱财物品什么的,这与“老表”的本意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因此,还有必要对“老表”一词进行溯源。(曹春荣)

[责任编辑: 彭璐]
客家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