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始终记得这么一条巷子,它南北走向,不算长也并不曲折,但每次穿巷而过,都感觉小巷里氤氲一股幽深而温润的气息,尤其是回南天,这种气息变得更加浓郁。
这条巷子叫马扎巷,巷口立着一块暗红色牌子,简单介绍了这条巷子:“马扎巷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属于解放街道办事处,北接西津路南侧,南至新赣南路西端,并通盐官巷、藕塘里,中段有一支巷东接挹翠楼(巷),全长270米,宽约2至5米,为沥青路面。”
清同治版《赣州府志》有文字记载:“马札巷,分巡道署右巷也,今改为府治巷”。因巷子位于分巡道署(后为府治)右侧而得名。清末民初,复名马札巷,后讹为马扎巷。
侧耳倾听,似乎听见一串清脆、急促的自行车铃铛声隐隐约约地传来,萦绕耳畔,震荡心扉,把我带回到许多年以前的时光里。那时,城里的人尚流行骑自行车,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一串串清脆、急促的自行车铃铛声飘荡大街小巷,洋溢着纯真的美好与欢乐。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常常骑上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过马扎巷往北,再拐上西津路往西,然后过西河人行桥,去水西的叔叔家里玩,顺便蹭饭吃。这天,我会暂时把工作上的事情放在一边,浑身感到周末或节假日的轻松,精神抖擞,心情愉悦。我时而奋力蹬车,脚下呼呼生风,时而又慢悠悠地骑车,故意左右摇晃着自行车的龙头,自由自在地看风景。一路上,幽深的小巷,繁华的大街,古朴、雄伟的西津门和古城墙,一泓悠悠流淌的章江水,水西乡间的田园与阡陌、沟渠与池塘、花木与果蔬,无不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我经常骑车穿过马扎巷,于是也在巷子里发生些故事。有时,我的自行车恰好在巷子里抛锚了。马扎巷中段有一株巨大的古榕树,枝繁叶茂,浓荫覆地,夏日炎炎时,树下流泻如水一般的清凉。古榕下,有一个修自行车的小摊子,修车的老师傅面目慈祥、态度温和。我不仅在老师傅那里修过自行车,还经常借他的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在别的地方,借打气筒给自行车充气每次收费一两角钱,而老师傅从不收费,虽然只是一两角钱,但在我看来,“礼轻情意重”。
我永远记得马扎巷那位修自行车的老师傅,他慈祥的面目时常浮现眼前,有一种久经岁月的温暖和淳朴,一如那棵古榕,令人难以忘怀。我也永远记得那个时代清脆悦耳的自行车铃铛声,它们时常萦绕耳畔,给人留下纯真、美好的记忆。那个修自行车的小摊消逝了,自行车铃铛声也渐行渐远,但我仍记得吹过马扎巷的风,仍记得巷子里幽深、温润的气息。
许多年后,我再次穿过马扎巷,巷子还是那条巷子,但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两边矮趴趴、灰扑扑的老房子不见了,取代它们的是一排排、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楼房。以前巷子是水泥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现在铺上了柏油,整洁平直,坦荡如砥。
当然,巷子里也有一些东西一成不变。那株古榕树仍在,依然枝繁叶茂,浓荫覆地。最重要的是,岁月如歌,而一缕缕吹过巷子的风,依然氤氲一股幽深、温润的气息。(黄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