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闻网 >> 文化

赣南围屋咏唱

来源: 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
2023-03-02 08:29

【寻客记】

  走近赣南,可以偶遇一种建筑奇迹,从中透视一个民系的伟大与刚毅。

  岁月如歌,沧海桑田。尽管今天的客家人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客家风情渐淡,但站在历史的高巅注视南方的这片客家故园,这个民系至今仍有两种坚守得相对完整的物事存在,一是听得见的客家语言,另外就是看得见的那一座座如丰碑般矗立于田畴中的围屋。

  围屋是汉民族生活在赣粤闽边际地区的一个民系的文化堡垒,是客家人客居客地的标志物。在赣粤闽三地,围屋的形式与称谓有一定的差异。去广东梅州,会发现那里的客家人喜欢在远离平原、依山面水的山坡地营造半圆半方的围龙屋,背面依傍缓坡,呈方形,衔接着山势,承接着地气,正面濒临月池,呈半圆形,养育着风水,散淡着诗意,那种朴素的田园风情很是让人生情。福建龙岩,由于常年承受台风的长途奔袭,那里的客家人多营造可以避风的圆形土楼,土楼依山,但不傍水。赣南客家人则以走出山林为荣,为了显富,又为了防劫,多在平畴择一阔地,凌空矗起一座座城堡式的方围,这便是别具风格的赣南围屋。

  在赣南,对围屋有诸多称谓,如四角楼、土围子、围子、炮楼、炮台,其中以围屋一说最普遍。与梅州、龙岩的围屋相比,赣南围屋普遍显得空间体量硕大,如乌石围、燕翼围、关西新围、东生围等,防御功能极强,是一种对外封闭,对内则集居住、议事和祭祀于一体,为一个大家庭的成员提供家、祠、堡三种使用功能的天井式民居。

  围屋中天井的作用很是神奇,雨天承接雨水,夏天承接阳光,讲究的人家还在天井四周养上些兰花、茶花,供养着几分清新诗意。静立在龙南乌石围,听淅淅沥沥的雨水从瓦面上一滴一滴敲打天井中石面时的响声,那声音颇是清脆,仿佛一种梵音,在执着而有耐心地向你传递着这个家族的某种力量。在关西新围看阳光从天井上倾泻进来的情景也很美,角度好的时候,大片的阳光呈瀑布状泻来,逆光照下的相片很有沧桑感,老围屋的古旧状态显得愈发生动。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赣南客家围屋的实用与战备的硬性成分,与雕塑、绘画、风水等柔性的文化因素融合,可谓集建筑与美学于一体。今日,赣南围屋成了向现代文明社会的时尚人士展示古代文明之名片,它或许因为老朽而不能再产生什么鲜活的思想元素,但它的岁月往事注定了它是营造了一个个美丽故事的古老摇篮。在温暖的阳光下和如水的月光下,这些硕果仅存的围屋有如大地的代言人,又宛若大地的神话,成为时间的浮雕、乡村的风景、岁月的丰碑。一座座围屋凝固在泛着泥土芬芳的田野上,有如历史教科书,可以让观光者在瞻望前人创造成果的同时,领会时代的变化、社会的演进、生命的意义。

  上世纪末我就开始了对赣南乡村、客家围屋的探寻。我始终认为,行走在赣南乡村是一件令人愉悦之事。赣南乡村,山岭逶迤,田畴泛绿,一条条蜿蜒的溪河旁散落着简朴如斯的客家围屋。记得那年初到燕翼围,正是进餐时,季风吹过,炊烟袅袅,树叶婆娑,溪流欢歌,饭菜的香味从围屋的天井里溢出,门口溜达的看家狗嗖地窜了回去。

  因为远离城市与喧嚣,乡村予人的感觉是平实、祥和的。清晨、午时、夜晚,田地、山林、星空,纯然与宁静存在于乡村美妙的空间与时间里。围屋午时的宁静景象最是令人喜欢,乡人们利用这空档,午饭,休息,恢复着体力,享受着围屋营造出来的冬暖夏凉,也大都在这个时候迎来走访的人们,这也是围屋里的人最有闲空与我们相聚的时刻。此时,柿子树下的黄牛“哞”的一声叫唤,碎了一角天空,让人体验到无边的静谧。最快乐的事是与围屋里的人聚坐一会,哪怕只是一小会。记忆中,有好多回我陶醉在围屋所独有的那种浓浓的乡情中:一群人围着方桌,或共酌一壶定南雅溪围的野参茶,或静听一阵龙南乌石围屋后的溪流欢鸣,或美美地看一回安远东生围那阳光斜斜地侵入的样子……这是一种极妙的享受。

  历史长河中,走近围屋与围屋里的人数不胜数,有多少人因为围屋而产生了些感动自己的些微的思想光芒,又留下了多少可以供后来人咀嚼的文字与故事?栗园围的李氏后代会自豪地告诉人们,明正德年间,王阳明到过这里,赞美过园内溪流纵横、荷莲田田的美景;燕翼围的后人们也会豪迈地告诉人们,清康熙年间,探花郎、赣州知府周玉涵来到龙南,在新落成的燕翼围入住,并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取名……这些人物为赣南围屋留下了辉煌的一抹抹文化光霭,并溶入岁月,被时间凝为隽永的故事,永远地存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与万物一般,围屋亦有情。它一旦落根于赣南田野,便充满了乡村味,而乡村味是最真实暖人的生活气息。赣南围屋高耸于乡村旷野,四面空阔,小河流水,瓜果飘香。春天土地在开耕,夏天土地在泛青,秋天土地上有烧稻草的味道,冬天土地上有牛屎臭的味道。当年还居住着人的时候,围屋与田野浑然一体,人居环境传统而实际,它们虽不及城市人住宅豪华,但坚固性绝不差,重要的是,围屋里外总是蕴积着一种浓浓的乡情滋味。

  不得不赞叹地处“龙头滩之南”的龙南,从最早建筑围屋至今,时光过去了500余年,仍留有400余座围屋,占全赣南现存围屋总数的近百分之八十,且围屋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为全国围屋之最,不愧为“客家围屋之都”。

  驱车而行,沿着龙南境域的任何一条乡道驶入,不过数里,触目可见围屋,如巨雕般冲击着人的视觉。数以百计的围屋横躺在季风中,夜晚枕着桃江、渥江的水流声入眠,白天则有无数的客家高车汲取着江水浇灌着家园……这些坚固的客家围屋,如同风骨刚毅的一个个大写的人,伫立在赣南大地,书写着属于这片天空的诗行,咏唱着属于这块土地的风流,感动着每一个走近它的人。(文瑞)

[责任编辑: 廖锐]
客家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230008